活力之都 工业名城 风情盛京 时尚沈阳 | |
沈阳市情简介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,是中国东北地区经济、文化、交通和商贸中心。全市国土面积1.3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830万,下辖10区、2县、1县级市,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。 沈阳,文化底蕴深厚,素有“一朝发祥地,两代帝王都”之称,现有清沈阳故宫、清福陵、清昭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和新乐遗址、锡伯族家庙、张氏帅府等1500多处历史文化遗址,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 沈阳,区位优势明显,高速铁路、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网密集,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航空港。与周边鞍山、抚顺、本溪、辽阳四城市构成的沈阳经济区,资源丰富、经济互补,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。 沈阳,发展基础雄厚,工业门类齐全,基本形成以装备制造业为主,农副产品深加工、现代建筑、通用航空、生物医药等行业竞相发展的工业体系,是全国装备制造业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,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国际级试点示范城市。全市共有持牌金融机构610家,已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;科研力量和人才资源丰富,现有47所普通高校、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1个重点实验室。 沈阳,对外交往活跃,已同18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经贸往来,与15个国家的2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,与67个城市结为友好合作关系,已开通国际航线28条,德国宝马、美国通用、法国米其林等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沈持续运营企业达112家。 沈阳,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,是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,正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、现金装备制造业基地、生态宜居之都,全面建设智慧沈阳、幸福沈阳,率先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。 |
|
中心城市
沈阳作为省会城市和东北区域中心城市,近年来不断拓宽城市发展空间,提升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,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、科技创新能力、国际竞争能力,切实提升集聚,辐射能力,正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。
沈阳经济区
以沈阳为中心,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,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,与鞍山、抚顺、本溪、辽阳四大城市构成沈阳经济区。
中国特大城市
目前,沈阳跻身中国“特大城市”之列,全市土地面积1.3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830万人,下辖10区,2县,1县级市,拥有5个国家级开发区。
交通枢纽中心
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中心,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,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高速公路网。 金融中心 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是继上海浦东新区、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全国第三个金融创新先行先试区。沈阳依托金融商贸开发区和金融街,以及定位于文化创意、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的蓝海经济区,完善金融业发展体系,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。 金廊银带
“南北金廊”“东西银带(浑河)”,构筑起城市发展的大“十”字型的空间格局,它汇聚了金融贸易、商务办公、公司总部、科技发展、文体休闲、现代生活等功能。“金廊银带”的建设不仅牵动着沈城百姓实现宜居城市的梦想,也牵动着辽宁省乃至全东北人民打造东北金融辐射圈的希望。
|
科教文化中心
作为辽宁省的科教文化中心,沈阳对科教文卫体工作十分重视,已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建设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,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,实施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。
工业基地
沈阳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,素有“东方鲁尔”“共和国装备部”之称,在中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过500多项第一,是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之一,是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、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。
文化名城
沈阳文化底蕴深厚,素有“一朝发祥地、两代帝王都”之称,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从公元前300年燕国遣大将秦开在此建立侯城算起,沈阳建城已有2300余年。1625年,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,更名为盛京。1636年,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“清”,建立清王朝。1657年设立奉天府。1945年,抗日战争胜利后,称沈阳市。
宜居之都
沈阳作为联合国生态城示范项目、国家环保模范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、国家园林城市,正在成为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”的绿意天地。生态、低碳、环保已经成为沈阳新的城市标签,一座崭新的生态宜居之城已呈现在世人面前。
幸福之城
在全国开展的十大幸福城市评选活动中,沈阳从269个城市中脱颖而出,排名第二。“幸福沈阳”绝不是一句口号,绝不是一个终点,它是每个沈阳人都可触可感、都能享受到的日常生活。
|


大会组委会服务处:
总机电话:400-885-6191
联系人:郑女士
邮 箱:pbechina@163.com
网 址:www.pbechina.cn
联系人:郑女士
邮 箱:pbechina@163.com
网 址:www.pbechina.cn